在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的新征程中,煤矿智能化建设已成为落实科技强国战略的重要实践载体。2025年4月2日,“非凡机电大讲堂”第五讲暨应急管理部煤矿智能化与机器人创新应用重点实验室科研月活动于教学楼216举行。本次活动特邀应急管理部胡而已研究员作专题报告,学院两校区师生通过线上线下同步参与,共同聆听前沿学术分享。活动由智能控制与机器人系主任田劼教授主持。
胡而已研究员作题为“煤矿机器人技术体系与研发应用进展”主题报告,系统阐释了我国煤矿智能化转型的核心路径。报告从国家能源安全战略高度切入,指出在煤炭占一次能源消费58%的背景下,煤矿机器人作为深地开采技术的核心载体,承担着保障能源安全与产业升级的双重使命。通过构建 “掘-采-运-安-救”五大类38种机器人产品矩阵,形成了覆盖井下作业全流程的智能化解决方案。

报告重点解析了煤矿机器人三大技术突破:一是攻克本安型轻量化设计难题,采用高强度复合材料与功能集成优化,使设备自重降低30%;二是构建基于5G+UWB的精准定位导航系统,实现井下复杂环境厘米级定位;三是开发多模态感知融合技术,通过激光雷达与视觉识别协同,实现煤矸识别准确率98.7%。典型应用案例显示,神东矿区通过部署196台巡检机器人,使井下作业人员减少40%,瓦斯超限报警次数下降65%。针对行业痛点,胡而已研究员提出“三化协同”发展路径:推动传统煤机装备向机器人化升级,如采煤机实现自主调高控制;构建多机器人协同作业系统,在塔山矿形成掘进-支护-运输机器人群;探索平战结合应用模式,巡检机器人在梁宝寺矿救援中发挥关键作用。
活动最后,参会师生踊跃提问,围绕智能机器人在复杂矿井环境中的适应性、智能感知系统的优化以及煤矿机器人未来的发展挑战等话题展开热烈讨论。胡而已研究员耐心解答,并与参会师生分享了自己对行业发展的独到见解。他寄语青年学子:“煤矿智能化需构建‘感知-决策-执行’全链条智能生态,这正是你们施展才华的新蓝海。”
